申报省教育强区自评报告

范本咖 人气:1.47W

xx区是xx市历史悠久的中心城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现辖38个社区区委会,户籍人口16.32万,外来人口4.3万,是xx市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区党委、政府确立了“增创新优势,建设新xx”的总目标,积极实施外向带动、多业互动、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建设。XX年,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实现税收总额 亿元,出口创汇 亿美元。全区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

申报省教育强区自评报告

区党委、政府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确保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 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年普及高中教育, 年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区教育普及年限达到15年。辖区中小学所,中小学生人。有普通中学所,职业中学所,小学所,幼儿园所;在编中小学教师人,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中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省一级学校所,市一级学校所,市规范学校所,等级学校占学校总数的%,优质学位覆盖面达%;省一级幼儿园所,市一级幼儿园所,市规范幼儿园所。近几年,我区共有个科研课题通过省、市级立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获市级科研成果奖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篇,市级刊物发表论文篇;获省级以上论文奖篇,市级论文奖篇。我区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市前列,由1999年起,连续5年被评为xx市发展教育先进区。

现对照《 省教育强镇(区)督导评估方案》,将我区创建教育强区所做的工作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强镇(区)评估验收组汇报如下:

一、着眼未来,科学规划,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区之路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特别是今天,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谁在教育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谁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xx区在地理和政治上的特殊地位,要求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在全市前列。为此,我们认为必须将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投资,确保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区之路。

(一)立足长远,规划先行。

为适应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市委确立的“三个进一步提高和两个增强”的工作方略,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我区十分注重教育发展的整体构思与设计,坚持规划先行。XX年,我们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制定并出台了《xx区教育发展十年规划》,明确提出了把xx区建设成xx市教育现代化示范窗口、广东省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并对我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教育体系建立与完善、教育内在品质提升等一系列重大教育工作作了周密部署。要继续巩固与完善普及教育,提高普及水平,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96%以上;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沟通、衔接、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朝纵深方向发展,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的质量与效益评价的标准与办法,形成高效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继续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要使全区中小学电脑人机比达到7∶1, %的学校建好校园网;全力打造等级、特色、名牌学校,力争省、市一级、市规范学校总数达到 %以上;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创新德育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通过努力,使我区教育的观念、条件、管理、质量、效益达到全市乃至全省一流水平。

(二)领导重视,组织保障。

为使教育规划落到实处,区党委、办事处专门成立了创建教育强区领导小组,办事处主任亲任组长,包括两名区委副书记在内的五位党委委员均为领导小组成员,为建设教育强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区党委每年召开3次以上的教育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教师住房津贴、薄弱学校改造、学校布局调整、信息化建设以及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央、省市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文件;通过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教育、调查研究、提建议、写提案等多种形式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建立了社区教育工作制度、区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区主要领导任期内教育发展责任制;并将教育量化考核指标分别纳入对社区资产公司、社区居委会主要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中;区党委每年都隆重召开社区教育暨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优秀学生、优秀家长、教书育人优秀教师表彰大会;XX年,区党委又发动、组织开展“建设教育强区大讨论”和“我为教育强区添光彩”的演讲比赛,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倾情教育、合力育人、尊师重教和建设教育强区的良好氛围。

二、求真务实,措施到位,全面推进教育强区创建工作

我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用抓经济的力度抓教育,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一)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需要大量经费投入。我区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健全,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依法落实。XX年至XX年,区财政经常性收入总额为 亿元,而同期区财政对教育经常性投入总额为 亿元(未含基建、功能室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占区财政经常性支出的 %;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长率为 %,教育拨款年均增长率为 %,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高出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长率 %;生均教育事业经费年均增长率为 %;生均公用教育经费年均增长率为 %。此外,社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同期对教育的投入达 万元;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也踊跃捐资 多万元支持教育。近几年,我区用于扩建、新建校舍、功能室场及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共计 亿元。区党委牵头,启动了社会各界广泛、积极参与的扶贫助学“结对子”爱心工程,各级领导及社会热心人士捐资建立了困难学生助学基金,近3年就为 名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减免了学杂费近 万元。。

(二)积极实施四项工程,努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内在品质。

在建设教育强区过程中,我们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为民、执政兴区的第一要务,积极推进“学校改造、教育信息化、名师建设、社区教育”四大工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让全区适龄少年儿童平等享受受教育的机会;努力提升教育内在品质,增加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龄人员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1. 实施学校改造工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作为中心城区,我区的不少学校有较长的历史、良好的办学传统、较高的教育质量。不过因为是老城区,教育也背上了历史的包袱:学校布局不合理,校舍陈旧,办学场地狭小,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制约我区教育大发展的瓶颈。改造“麻雀学校”,是实实在在造福子孙的民心工程,势在必行。1998年,我们启动了改造薄弱学校,调整学校布局的民心工程。成立了由区长 、教育主管领导和城乡建设办、教育办、统侨办、财政所等多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责领导组,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将改造“麻雀学校”与老城区改造、发展民办教育、解决初高中入学高峰期相结合,分别采取撤、并、改、扩、建等措施,稳步推进了学校改造工程。先后迁移民居 户,征地、拆迁 万平方米,新增校舍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撤消了“麻雀学校” 所,调整、扩建中小学校5所,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 所。全区小学生均占地面积由XX年的 平方米增加到 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由 平方米增加到 平方米。中学生均占地面积由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由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完成了学校改造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老城区“麻雀学校”的老大难问题,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同时,也为素质教育的充分开展和教育强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XX年,我区在全市建设教育强市动员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并为会议提供了参观现场。

2. 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现代课程改革的平台。上世纪末,我们就确立了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以现代化带动信息化的思路,制定了《xx区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xx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工程。

几年来,我区投入专项资金多万元,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区学校建有电脑室 间,学生人机比达到 ;多媒体电教室间;所学校建有计算机校园网,占公办中小学总数的%;电脑单机进教室间;所有学校都实现了宽带上网,其中所学校为光纤专线上网。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在大力进行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区教育行政部门也高度重视抓“软件”建设。至4年月底,全区45岁以下教师全部通过了省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初级考试,其中%的教师通过了省中小学教师计算机中级考核。各中小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已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个,现承担省级有关信息化科研立项课题个。建有校园网和实现单机进教室的学校还开展了无纸备课实验,有效促进了教研交流和智力成果共享。杨仙逸中学等所学校成为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在全区乃至全市发挥了示范作用。

3. 实施名师工程,提高教育内在品质。

名师是学校的灵魂,是教育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一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一名好教师,就有一门好学科。创优质教育,立品牌学校,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此,我们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大全员培训和对骨干教师、学校行政培养的力度。通过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召开师德建设专题报告会及经验交流会、树立师德先进典型等等,将师德建设落在实处。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分期分批派出教育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及学校行政多人次到 等教育发达的省、市考察;选派现任或后备校长去 等地的名校挂职锻炼;选送骨干校长、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组织的名校长、名教师学习班。同时不定期地聘请教育学者专家就教育热点问题作专题辅导报告,或亲临学校指导,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疑难。区教办还通过组织学术研讨、名师说课、新秀比武、教育理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多方位搭建教师学习、提高的平台。通过系统学习培训,大大提高了学校行政干部和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对现代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适应能力和研究能力。此外,我们还建立名师、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示范周和名师授徒制度;对骨干校长、教师实行科研项目负责制;建立名师功绩档案,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每两年评选一次“十佳”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德育工作者等。我区既立足培养,又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3年引进名牌师范大学毕业的本科以上学历教师人,还从各地聘请、引进了各种层次的教育管理干部及具有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多人,外籍教师人。区属中小学校中,有中学特级教师人、全国优秀教师人、广东省劳动模范人优秀教师人。在群星璀璨的名优教师群中,有xx。

正是拥有了这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xx区才能够昂首阔步地朝着“教育强区”迈进。

4. 实施社区教育工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党的xx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作了如下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早在年,我区就成立了xx市首个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率先在全市开展社区教育,通过会议、学习、检查、评估、表彰奖励等制度,使社区教育逐步规范化、科学化。我们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有关部门和单位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作为社区居委会、部门和单位评先创优的重要条件,真正把教育作为系统工程,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合力育人的大环境。年,市委、市政府在我区召开了全市社区教育现场会,总结和推广了我区的经验。年,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我区作了经验介绍,并为大会提供了学习、交流的现场。

我区坚持成人教育社区化,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我们依托位于我区的电子科技大学xx学院、xx市广播电视大学、xx卫校、xx体校等市内的大中专院校,通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与职业中学合建合用,实现资源共享,为我区成人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提供良好条件。另外,积极扶持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分布在我区的个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也对全区的成人培训发挥了积极作用。

教育要发展,改革是动力。多年来,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将我区教育推上了全面、加速发展的轨道。

1.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充分挖掘教育发展潜力。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区转变了单纯依靠政府办学的观念,确立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积极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办起了城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 小学。我们重视加强对该学校的管理与指导,促使其良性发展,受到社会的认同和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其办学经验曾在年全市民办教育总结会上作介绍。目前,全区共有民办小学所,民办幼儿园所,初步形成了以公办学校为主体,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2. 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大力激发教师工作潜能。

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是学校各项改革的关键,我区根据市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积极稳妥地开展了以“按需设岗、全员竞聘、择优录用、合约管理、严格考核”为原则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彻底打破了铁饭碗、铁交椅,初步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激励教师奋发向上,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起以责任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从用人、工作任务的制定、工作责任的确立、工作绩效的评价、个人目标的实现等全方位加强管理;同时,还配套进行了按岗定薪、据绩定酬为原则的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了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机制。

3.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创新德育模式,努力形成区域特色。

我区坚持把德育发展置于首位,根据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探索新型的适应当前社会实际的德育工作模式,使德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初步构建“突出四个主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心理健康与基础道德教育),优化三种环境(社会、家庭、学校),拓展三个渠道(党政管理、学校实施、社会家庭合力),建立六项运行机制(协调合作、内外运行、实践导向、科研推动、制度保障与督导评估)”的德育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德育体系。

(2)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振兴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措施,是真正触及素质教育核心的内涵改革。作为xx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我们高度重视和支持这项改革,在加强师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以课改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我们采取市、区、校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教师 人次,迅速形成课程改革的骨干力量,有力地推动课程改革。

同时,为了使课程改革顺利、有序地展开,我们营造了“校校有课题,群体搞科研”的浓厚氛围,以科研促课改收到良好效果。

(3)精心培育特色,打造品牌学校。

我区多年来坚持把培育区域及学校、幼儿园教育特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经过努力,初步形成了英语、计算机、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五大学科特色,培养了大批“合格+特长”的学生,打造了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幼儿园。如

4.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促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我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小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的课题研究与实验,被列为我市重点立项研究课题。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加强督导评估队伍的建设,确保督导、评价工作规范、科学地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创建教育强区的体会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教育强区工作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是创建教育强区的前提。

创建教育强区对提高我区人口素质,实施科教兴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把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保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各级领导要树立对教育的投资是收益最大、最具远见之投资的观念;要正确认识到,教育强区是干出来的,创建教育强区,关键在创造、在建设。在创建教育强区过程中,务必要加强领导。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刚性措施,如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工作考核制度,经费投入保障制度以及教师待遇的落实等。多年来,我区党委在市委对镇区党委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中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办事处在市政府对镇区发展教育目标管理考核中也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二)统一指挥,协同合作,是创建教育强区的保证。

创建教育强区,是政府行为,更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统一号召与指挥,调动全社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区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社会各界主动积极配合,市教育局科学指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确保教育强区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三)结合实际,务求实效,是创建教育强区的根本。

在创建教育强区过程中,我们不跟风,不盲从,而是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注重实际效果。如在学校改造和布局调整方面,我们既考虑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同时也充分考虑老城区的实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求大而全,但求便民、实效。我们充分把握创建教育强区的契机,抢抓机遇,深化学校内部改革,争创特色,打造品牌,在提升学校内在品质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通过开展创建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区上下焕发出高昂的重教兴学热情,各级各类学校全力打造名校,教师们人人争当名师;全区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根据近几年所做的工作,对照省教育强镇(区)各项评估标准,我们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查自评,我区创建省教育强区的自评得分为496分,奖励得分为108分,已经达到了省教育强区的指标要求。敬请上级教育部门及省教育强镇(区)评估验收组对我区的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同时,对照上级的要求,我区教育还存在如下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一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更加均衡,各类教育更加协调发展;二是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更充分地发挥“xx”这一品牌优势。

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政府的责任,我们将以此次创建教育强区工作评估为契机,认真听取上级领导和各位专家的意见,总结经验,找准差距,继续努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创新,更完善地处理好教育发展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处理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名牌学校与普通学校及教育内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坚持不懈地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把我市建设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