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十篇

范本咖 人气:1.38W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篇1

寒假期间我校开展了大学生下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十篇

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山东省XX县,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县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村委会的有关领导便详细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县的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造纸厂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从前的河水清澈透明,而现在生活垃圾四处飘浮,边缘仿佛是污秽的沟渠一般。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县里对于经济建设的高涨热情,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县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甚至关停。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县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对于像造纸厂这样屡教不改的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处理,禁止一切生产活动。其他企业的情况较好,都积极配合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控制了环境的继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一举多得。

我先秉承“建设生态文明、开发清洁能源、彰显绿色魅力”的思想,开展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风沙源治理步伐,通过建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建起了植物园,院内有很多品种的植物,农作物和果树,退耕还林也使得大面积土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加大了土地覆盖率。

我县严格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全民动手,全县范围内搞绿化,搞发展建设,大家积极参与,让绿意充满乡村。本次寒假回家,我切实感受绿意满怀的感觉,街道两旁路色的松柏排成两行,每隔一段会有一棵其他树种,还有已选花花草草,在体验生活美感、感悟生活质量提升之时,人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又多了一份支持与认可,投入更大的力量支持家乡生态文明建设。从这些走访中我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环保的问题,大都意识浅薄,并不以为然,似乎他们对这些问题都半信半疑,反而看我有些莫名其妙似的。静下来想想,也是,他们一直都在为生活忙碌着,都是在以被动的接受生活,从来都没有主动的去发现问题。他们被习惯所掩埋了他们的那份特有的好奇。如果抛开一切的问题,只让他们考虑这些的话,我相信他们也会想我一样的!现在人们的思维已成了定式,三言两语是改变不了什么的,现在能做的只有从一些小事来感化他们,让他们亲身的体会到环境的严重性,他们才会有所改变的。一些事情如果你没亲身体味过你是永远都不会明白的!这就像一句真理影响着广大人民。举一些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来让他们自己感悟!我知道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着急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希望每周都能有一两节课来让他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由不懂到了解,由了解到认识,由认识到理解,这一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篇2

x市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最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提高了城市绿化水平,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增加了厂区内的绿地面积;加大了城市周围尾矿的复垦力度,改善了城市整体环境,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但与周边的沈阳、大连等城市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要加大城市绿化工作力度。

一、城市绿化建设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0xx年统计,城市绿地面积126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人均绿地9.4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62公顷,人均不足4平方米。

1、城市绿地总量不足。特别是公共绿地总量严重不足,国家规定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而我市人均不足4平方米。

2、绿地分布不合理。城市绿地大部分集中在东山风景区和五大公园(二一九公园、烈士山公园、人民公园、孟泰公园、永乐公园)。市区内成片公共绿地、道路绿地、街头绿地和小区游园绿地占很小的比例。城市五条主要林带(建国路林带、新华林带、南环林带、护路林带、环钢路林带)没有完全恢复,旧堡公园、西部公园、沙河公园、眼镜湖公园和科普公园等规划的绿地还没有建设。主城区部分老区改造腾出的绿地也未建设。

3、现有绿地被不断蚕食破坏。由于道路拓宽改造,道路绿化带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玉佛山风景区、烈士山公园、永乐公园、立山公园等近几年因不同原因被不断蚕食、占用。

4、城市绿化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区两级绿化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事权分配不尽合理,致使绿化建设资金投入不少,但工作效率低下,财政负担增加。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拥有绿地的养护管理疏于监督。对绿化建设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城市绿化主管部门没有依据国务院和省、市绿化管理条例及办法履行审查和验收的职责。

5、绿化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现象仍普遍存在。对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肆意侵占绿地的行为,有关执法部门打击不力。

二、对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大政府对城市绿化的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按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绿地总量和分布的要求,做好城市绿化建设工程的具体落实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区两级绿化管理部门要合理设置机构,明确事权分配,节约开支。应因事设人,不能因为就业需要而增加财政支出。

2、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投入较大的公益事业,单靠城市政府自身的力量,不仅财政难以负担,而且建设速度较慢。因此,要树立经营理念,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全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新机制。主要是义务绿化、单位共建和市场运作。

3、玉佛山风景区等应科学划定风景区的绿地界线,设置界桩,完善相关法律,用科学和法律武器来确保城市绿地不被侵占。区内要严格控制基本建设项目。政府应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加快城市林带的恢复工作,对侵占林带的违章建筑和一些工商企业,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坚决搬迁,确保城市林带尽快恢复建设。

4、对城市规划的公共绿地、街头绿地、老区改造腾出的绿地和小区游园要加快建设。沙河沿岸改造与沙河带状公园建设必须同步实施,保证公园用地不被侵占。在老区改造过程中,绿化建设工程应同步进行,否则工程竣工后不予验收。

5、城市总体规划应与详细的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相衔接。道路拓宽改造和新建道路所设计的道路断面要经过规划部门和绿化主管部门的审查,道路建设和绿化带、林带建设要同步实施,以确保道路绿化用地不被侵占。另外,人行道在留足行走区间外,建议铺装镂空的道板砖,以改善土地呼吸功能,吸收地表水,减少热辐射。

6、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绿化意识,严肃法纪,杜绝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城市绿化管理部门要与有关执法部门一道加大管理力度,依法坚决打击侵占城市绿地的违法行为。小区绿化改造应将方案向居民公开,涉及全市重大的城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要向市民公开,倾听各方意见,使我市的城市绿化管理更加人性化。

7、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贯彻国务院、省、市绿化管理条例及办法,对绿化建设工程的设计及施工,严格履行审查和验收职责,杜绝侵占城市绿地现象的发生。要重视城市绿化、美化工作的日常管理,采取科学管理措施,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监督管理,创建绿色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篇3

寒假期间我校开展了大学生下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xx县,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县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村委会的有关领导便详细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

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县的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造纸厂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从前的河水清澈透明,而现在生活垃圾四处飘浮,边缘仿佛是污秽的沟渠一般。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县里对于经济建设的高涨热情,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县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甚至关停。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县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对于像造纸厂这样屡教不改的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处理,禁止一切生产活动。其他企业的情况较好,都积极配合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控制了环境的继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一举多得。

我先秉承“建设生态文明、开发清洁能源、彰显绿色魅力”的思想,开展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风沙源治理步伐,通过建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建起了植物园,院内有很多品种的植物,农作物和果树,退耕还林也使得大面积土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加大了土地覆盖率。

我县严格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全民动手,全县范围内搞绿化,搞发展建设,大家积极参与,让绿意充满乡村。本次寒假回家,我切实感受绿意满怀的感觉,街道两旁路色的松柏排成两行,每隔一段会有一棵其他树种,还有已选花花草草,在体验生活美感、感悟生活质量提升之时,人们对于生态文

明建设又多了一份支持与认可,投入更大的力量支持家乡生态文明建设。从这些走访中我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环保的问题,大都意识浅薄,并不以为然,似乎他们对这些问题都半信半疑,反而看我有些莫名其妙似的.静下来想想,也是,他们一直都在为生活忙碌着,都是在以被动的接受生活,从来都没有主动的去发现问题.他们被习惯所掩埋了他们的那份特有的好奇.如果抛开一切的问题,只让他们考虑这些的话,我相信他们也会想我一样的!现在人们的思维已成了定式,三言两语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现在能做的只有从一些小事来感化他们,让他们亲身的体会到环境的严重性,他们才会有所改变的.一些事情如果你没亲身体味过你是永远都不会明白的!这就像一句真理影响着广大人民。举一些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来让他们自己感悟!我知道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着急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希望每周都能有一两节课来让他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由不懂到了解,由了解到认识,由认识到理解,这一过程。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有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

其实它们都离我们很近,也可以说贴近我们的生活,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我们都把它们忽略掉了,是我们的遗憾,因为自然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的开发也在不断扩大。虽然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也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随着生产的发展,某些资源的总量也在下降。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很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就必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思想上,我县能够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政策上,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政策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我县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办法,和对与违规排放等违规操作的具体处理办法和处罚形式。

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严格要求各生产单位,严格控制污水废弃的排放。

我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责任艰巨,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和支持。当然首先还是需要县里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具体的工作是无法行之有效的落实的。总的来说,我县几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被污染的地区和水域都有了改善,还建立了生态文明宣传公园,相信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定会越来越好。

不仅是这个方面,在那个领域都是一样的。只有我们对它好了,他自然会对我们好的。其实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现在总是在不断的发生自然灾害,什么龙卷风啦,什么海啸了,什么地方又有洪涝灾害啦,什么地方又有地震了等等。这些都是大自然回馈给我们的礼物。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样解释那。

我们无言以对,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尽管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罢了。自然界就像一面镜子,你哭它就哭,你笑他也笑,一样的。世界上的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只有你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的!扯到的虽然大了点,但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最真实的写照。回到主体上来,环保的问题真的是非常的重要,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为了我们的家乡更加的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篇4

在调查期间,通过和该村党支部书记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该村已经建立了生态文明户80余家,种植绿化植物一千余株,购置垃圾桶二百余个,基本上每一个胡同能够平均四个,该村计划在20xx年上半年普及沼气池,现阶段该村建有自己的沼气池配件厂,包括沼气池主池体和沼气池盖,也建成了自己的彩砖厂,生产各种彩砖,用来内销和外销,还有自己的农产品购销服务部,方便了农产品的销售。该村街道建不设别具风格,除了道路两旁间隔栽种了不同种类的绿化树,还在两棵树之间栽种了各种花草,各户门前也建成了自家的“花池”用来栽种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各个胡同安排了具体的生态文明负责人,具体负责该胡同的卫生以及治安问题。

通过调查访问,该村的生态文明村的资金除了广大村名的集资外还有好多关注村庄发展的热心民众的捐款,和政府的一部分支持。通过这一村庄建设可以发现,一个人,当他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就会用各种办法回报生他养他的家乡,也可看出一个人奋斗的重要性,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家乡……

虽然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就在一开始,村干部就面临了各方面的压力,一是资金问题的紧迫,二是好多村民的反对,他们的思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没有远见卓识,只能看到当前利益,无法正确的衡量生态文明村的利与弊,得与失。村干部在村民的思想动员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为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排除了一部分障碍。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不管什么地方,哪一个社会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村都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建设生态文明村就是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所以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和收益的主体,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让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支持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工作。

2、建设生态文明村还要树立和增强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文明、生态一起抓,软件、硬件一起上。避免一些地方的“光说不干”的现状,三番几次的将农民朋友对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热情凉到了最低点。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还要充分发挥农村文体中心或活动场所的宣传、教育、娱乐等功能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农民朋友不仅在物质上有一种富有感,还要在精神上有一种充实感,例如: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和文化科技知识讲座等,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传播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倡导文明新风。要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造,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最终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3、要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建设管理机制。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样,建而不管,修而不治,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周而复始的就会影响生态文明村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地位。首先,作为村干部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长久的事情来做,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时刻想着为老百姓谋利益,谋发展,只要能为百姓办实事,就会得到百姓支持。

4、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增强创建后劲。就像上面提到的,要把生态文明村当作一件长远的事情来抓,要根据自己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更加促进整个村庄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譬如上面提到的根据村庄需要建立自己的厂房,既能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还能为村民提供一些相应的就业岗位,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5、形成边建设、边治理的建设模式。农村不比城市,虽然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挺快,可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还是跟不上社会的脚步,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落差和不足,譬如农村的环境问题,包括村道的卫生,生活垃圾的存放,村庄河流的治理,农作物秸秆的存放问题等等,应该尝试建立一套生态链,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6、要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创建规划。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地情况制定相应的种植方案,尽最大的努力提高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村向城镇化过度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中除了要注意以上的问题以外,还要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其一,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的。其二,滕州市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立足滕州实际的战略选择,符合滕州市情,符合滕州的经济发展状况。其三,既然是模式,就应该有多种,而不是一种,要允许各个地方领会中央精神而因地制宜,有所创新。三层含义归结起来,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盖新房子、修水泥路、建沼气池,种花种草,等等,这些确实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措施,因为他们可以使“村容整洁”;同样,在农村搞多种经营也可以适当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篇5

为全面掌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协根据今年重点工作安排,成立专门调研组,于今年上半年对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环保、水务、城管、畜牧等部门和部分镇街、有关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专题召开座谈会,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全省减排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一)生态经济初具规模。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工业化集群化程度不断提高,培植形成了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医药、能源、轻纺等支柱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第三产业繁荣活跃,旅游业提档升级,干杂海货等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7.6%,我市被列入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生态保护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全市林地面积达到5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4%。加强流域治理和水保生态建设,治理塌陷地1.2万亩、水土面积168平方公里,治理区域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有力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恢复保护了自然生态。

(三)治污减排成效明显。全面关停拆除机立窑水泥生产线,淘汰水泥产能490万吨。万元gdp能耗、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XX年下降21.4%、29.2%、12.5%,圆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先后投资5.4亿元建设了城市第一、第二和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大坞生物医药基地4处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8万吨,中水回用率68%,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投资1.3亿元,实施了城郭河、界河入湖口等6处人工湿地建设,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嗨质标准。关停小火电14.9万千瓦,对29家废气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铺设供热管网68公里,关停燃煤锅炉76台;建设了3家机动车尾气检测站,严禁超标车辆上路,减轻了机动车尾气污染,城区大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

(四)城乡环境有效改善。在城区主干道全面推行“水冲路面、机械清扫、人工保洁”三位一体的保洁方式,城区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12座,新建改建水冲公厕100余座,完善了环卫设施布局。建设了垃圾处理场,累计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30余万吨。强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在14个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购置了压缩转运车、垃圾收集车,形成了“村收集、市镇转运、无害化、资源化管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五)安全体系逐步完善。投资XX万元建成环境监控中心和监控网络,46家企业和2家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在线监测装置,15家重点企业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在泉上桥、群乐桥、王晁桥及白龙湾断面建设了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

实现了自动监测、视频监控、生物监控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取缔土小企业106家,实施了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家畜禽养殖场的搬迁整治工作,保障了全市饮水安全。

二、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虽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当前生态问题日趋复杂化,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保护意识还有待增强。一些地方的个别领导环境保护意识缺乏,在开发与保护上顾此失彼、急功近利,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的、局部的经济效益;少数企业和单位仍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公众爱护生态、保护生态的主动性、自觉性还不够强,随意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生态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服务业发展仍滞后于工业,三产增加值占比依然偏低,三次产业比例中,二产为54.6%,三产为37.6%,二产高出三产17个百分点。工业内部资源型产业比重仍比较大,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达70.7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节能减排任务重,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大。

(三)污染防治形势还不容乐观。一是大气环境质量仍需改善。由于我市火电、焦化企业较多,加之城市拆迁面广量大,导致大气污染、扬尘污染仍比较严重。据监测,我市城区全年仍有150天pm10超标,冬季雾霾天气时有发生。二是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河流水质时有超标。5条骨干河流除新薛河水质较好外,另外4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城河、郭河属城市纳污河污染较重。从目前情况看,我市河流断面水质与环境标准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年一季度,枣庄通报我市城郭河群乐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零,cod、磷、氟化物均超过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其中cod超标严重。河道治理任务艰巨。近年来,我市先后对荆河、小清河城区段以及北沙河、十字河等部分河段进行了综合治理,五条骨干河道全长167.6公里,已累计治理125.1公里,但是达到20年一遇标准的仅为42.9公里,尚有120公里需统一治理提高防洪标准,尤其是流经城区南部的郭河南支、北支尚未启动治理,河道不畅,污水直排,垃圾遍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周边居民的生活质城河河道内垃圾遍布(.4.7) 北沙河河道被占用(.3.28)

量;分布在农村的小型河流、支流、坑塘等本应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今多数垃圾成堆,变成了“垃圾河”。荆泉水源地保护面临考验。位于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我市和山亭区少数污染严重的塑料加工、食品加工等土小企业死灰复燃现象严重,隐蔽生产,偷排污水,对全市饮水安全构成很荆泉水源地上游山亭区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我市荆河河道(.3.19)

大威胁。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加重。化肥、农药用量偏大,利用率低,导致土壤中氮、磷等化学物质过剩、流失,农药残留于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污染。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秸秆焚烧和乱堆乱放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对农村污染造成了不良影响。

文本框: 污水处理厂污泥堆积文本框: 荆河上游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道(.3.28)(四)环保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一是污水管网配套不健全。城区多处污水管网建设时间久,基础资料亏缺,投入资金不足,管网及检查井经常性堵塞损坏,不能及时修缮;建于1999年的荆河、小清河污水渠,老化破损严重,尚有9公里未完成改造,污水外溢现象突出。城区东部、学院西路等区域尚未建设污水管网,导致党校宾馆、山东化工技师学院等处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荆河;洪绪片区污水产生溢流现象。郭河北支南岸南沙河镇驻地、鲍沟现代玻璃生产基地支管网不配套,未能与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对接,废水直排河道。新建农村社区管网配套设施不健全,生活污水多数直接排放。二是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存在问题。污泥围厂问题严重,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日产污泥300余吨,不能及时有效处置,造成厂内污泥堆积如山。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和大坞生物医药基地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量不足等原因,无法正常运行。级索镇、滨湖镇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工建设。三是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不全。目前,我市尚未建设粪便处理场,城区每年公厕、居民小区化粪池清抽粪水约3万余吨,清掏粪便约XX余吨,主要采取简易排放,对水源、土壤和空气造成污染。城区各类餐饮服务业达1200余家,日产餐厨垃圾量约60吨,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五)造林绿化任务还十分艰巨。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4%,距离创建国家森林城市31%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森林资源总量仍然偏小,部分山区仍有荒山未绿化;西部平原区森林面积偏小,农田林网带断网破;森林生态系统还不完善,生态防护功能不强。

(六)农村环卫整治还任重道远。我市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才刚刚起步,覆盖面还较小,目前460个居实行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仅占市村居总数量的36.9%。尚未实行城乡

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村居,仍然存在生产、生活垃圾随意乱倒的现象,垃圾占道、垃圾入河、垃圾围村的问题仍很突出。在垃圾中转站建设、垃圾收集运输设备购置等方面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在目前各镇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在资金投入上存在一定困难,亟需建立市、镇街、社会多元投入的保障体制。

(七)生态建设机制还不够健全。一是生态奖惩机制缺乏。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生态补偿融资渠道和主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专项基金两种方式。资源开采企业对塌陷地、采石、采砂矿坑恢复投入不足,生态保护得不到有效的经济补偿,生态破坏缺乏应有的惩治,个人或企业破坏生态环境,政府买单的现象严重。二是污水处理管理体制不顺。污水管理方面,当前是住建局负责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市政处负责管网的排查维修,水务局负责纳入污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厂的巡查监管,市环保局负责排污企业和污水处理企业出水水质的监管,致使部分工作沟通协调困难,难以有效开展。三是生态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环保部门监察、监测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仅有20余名,难以承担大量的环境监管工作任务;环境应急车辆、通讯、防护等应急设备十分缺乏,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差。

三、加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市委、市政府在3月底召开的生态滕州建设暨环境保护工作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滕州和美丽滕州的奋斗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确保万元gdp能耗比,cod、氨氮、二氧化硫、nox排放量年均减少2.5%以上,出境断面河流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质要求,空气质量二级天数每年增加10天,城市污水处理达到全覆盖,实现全域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城乡美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幸福滕州。

(一)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节能减排,构建结构优化、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要以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方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要素支撑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促进生态环境优化与经济永续发展良性互动。一是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要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推进机械制造、煤化工、新型建材、食品医药、能源、轻纺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植玻璃深加工、不锈钢制品、汽车配套、生物医药、家居装饰、食品加工六个百亿元产业板块,促进工业经济的规模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要策划和引进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型企业,促进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规模膨胀。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评、能评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增能耗及污染物。发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引导与倒逼作用,坚决淘汰重污染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要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实施“零增地技改”,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运用税收、土地等政策措施,鼓励产业园区内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促进“废物”的再利用、零排放。二是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依托良好的人口、区位、交通优势,努力做好“大旅游、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四篇文章,加快推进微山湖古镇、鲁班文化创意产业园、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义乌·滕州商城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抓住我市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要扶持培育壮大盈泰集团、东启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按标准化整建制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要健全完善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体系,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要鼓励引导广大农户特别是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标准化生产,建立一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培植壮大盈泰立体种养科技示范园等标准化种养示范园。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深施肥技术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要鼓励扶持发展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的高品质有机农产品生产,使农业“返朴归真”,积极培育一批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实施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环境,构建水绿山青、蓝天洁净的生态环境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要深化水污染防治,让水质更加清澈。全面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确保城郭河、北沙河、界河、新薛河四条河流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水质要求。要加快城区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确保今年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行;抓紧开展排水管网普查工作,收集整理管网资料,加快维修城区破损管网,新建城区东部、北部管网,确保XX年底前城区污水处理全覆盖。加快级索镇和滨湖镇两处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增铺西岗、级索、东沙河、官桥、东郭、大坞、界河、木石等8个镇51.5公里的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完善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管网,确保正常运行。实施好总投资2.2亿元的城郭河、北沙河、界河、新薛河等4条河流的1.5万亩的湿地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郭河下游段治理、北沙河中游段治理、十字河官庄拦河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综合治理河道16公里,切实改善断面水质和流域生态环境。要深入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让空气更加清新。加快焦化企业和燃煤电厂脱硫除尘治理再提高工程实施进度,开展新源热电公司等3家公司脱硝治理。推进大坞生物医药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确保香料企业全部进入基地生产经营,统一治理污染物。加大热力管网铺设力度,增加集中供热面积,关停供热管网范围内、重要路段两侧和镇驻地的燃煤锅炉。对建筑、拆迁等工地进行集中整治,切实减少扬尘污染。强化机动车尾气管理,严禁未进行尾气环保检测或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上路行驶。要积极推广秸秆还田、青贮氨化、秸秆沼气、秸秆压块、秸秆发电等技术,建立完善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要加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力度。彻底关停小蓄电池生产企业。严格化学品风险评估和监管,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和管理,确保所有企业做到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探索水泥jt窑固废处置技术,提升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尽快选址建设粪便处理场,解决粪便随意处置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尽快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场,切实解决餐厨废弃物环境污染问题。

二是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要强力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全力打造“绿之城、水之乡、文之邦”,努力实现城市园林化、镇村生态化、水系风景化、山区林果化、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力争到XX年完成创建目标。要突出抓好城市绿化,积极实施北辛公园、杏坛广场等增绿增花工程,开展林荫路、林荫公园、林荫庭院、林荫停车场等大绿化活动,真正让城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要抓好水系绿化,整合林业、水利、交通、农业、城建、旅游等项目资金,重点搞好“秀美荆河”建设,高标准搞好小清河市民休闲长廊建设,尽快启动城郭河生态景观长廊建设,贯通城市水系,完善配套设施,彰显生态休闲亲水特色。继续抓好沿河、沿湖、沿库造林,对五大河流两岸和境内水库周边,建设护岸林、护坡林、水源涵养林。要抓好山丘绿化,大力实施荒山绿化、破损山体治理和山坡地经济林基地建设。要抓好通道绿化,突出抓好京台高速公路、东木路等道路绿化项目,提升绿化美化品质。抓好平原绿化,积极实施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的平原造林工程,大力开展农田林网化建设。抓好镇村绿化,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四旁”绿化。要加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治理,搞好生态湿地修复和采煤塌陷地治理,对生态退化严重地区进行生态修复重建。要加强微山湖湿地等风景名胜区、莲青山等森林公园的保护和建设,在重要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区、重要土壤保护区等区域,规划建立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

三是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搞好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每年集中1—2次的时间,开展大扫除、大清整活动。各镇街、各部门要组织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对辖区内脏、乱、差问题进行彻底治理,在清脏治乱上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尽快编制完成《滕州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总体规划》,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全面推进“村收集、市镇转运、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力争利用三年时间实现规范运作、全域覆盖。要进一步研究推动城乡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目前我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采用的是填满处理方式,虽然成本低,但占用场地大,而且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焚烧处理垃圾可以处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可以有效缓解土地紧张的问题。因此,建议我市尽快考察论证,早日新上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真正做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三)强化宣传教育,形成统一共识,构建善待自然、和谐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要采用生态教育、环境宣传、文化熏陶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环保国策,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曝光非法排污和破坏生态的典型案件,定期公布城市空气质量和重点流域水质,通过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水日”等载体,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深入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三是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继续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对照创建指标,不断完善提高软、硬件建设,力争XX年创建成功。各镇街要积极创建设国家级、省级生态镇、环境优美乡镇、绿化示范乡镇。要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推进文明幸福村、环卫一体化示范创建活动,每年评比表彰一批先进示范村。要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创建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单位、学校、企业、社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开展。

(四)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双向约束、权责清晰的生态制度体系。一是建立组织保障体制。建议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协调行动。镇街、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要改革环保管理机制,对镇街环保所试行“垂直化”管理,由环保部门统一管理。对镇街土小企业清理取缔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切实增强镇街工作责任意识。二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镇街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镇街和有关部门,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镇街差异化考核工作机制,在考核发展速度的同时,加强对发展质量的考核;在考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考核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形成污染者付费、保护者受益、治理者获利的机制。要积极争取并用足用好上级生态补偿资金,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障改善民生等。特别对近年来新增生态公益林,全部纳入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报酬,强化管护措施,确保造林绿化成果。四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优先安排生态文明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并逐年增加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资金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投入的综合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扩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各类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凡是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产业化的项目,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要改革环卫收费模式,借鉴泰安、薛城等地区水务部门代收垃圾处理费成功经验,实行自来水代收,增收生活垃圾处理费。要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各镇街均要组建环卫所,配备领导力量和专业人员;村级配备专职保洁员,市、镇财政给予工资补助,保证工资发放到位、队伍长期稳定。五是建立应急防控机制。督促有关镇街、部门、企业制订应急预案,建设应急处理设施,有效遏制环保和重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危险化学品、造纸、医药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风险源信息库。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监管监测,实行生态安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篇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xx大报告首次把 生态文明 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在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 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 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 中国水蜜桃之乡 ,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 20xx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 巴蜀门户 之称,亦有东出锦城 川东首驿 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xx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洛带古镇为例

二期整治工程

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 等旅游景点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xx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xx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xx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 过渡期 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 即拆即住新房 。

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 生态文明 的 四个文明 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篇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迫在眉睫,自从20xx年,海南省首倡文明生态村建设,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热潮。山东省滕州市紧跟社会潮流,应广大农民朋友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加快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步伐,取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在调查期间,通过和该村党支部书记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该村已经建立了生态文明户80余家,种植绿化植物一千余株,购置垃圾桶二百余个,基本上每一个胡同能够平均四个,该村计划在20xx年上半年普及沼气池,现阶段该村建有自己的沼气池配件厂,包括沼气池主池体和沼气池盖,也建成了自己的彩砖厂,生产各种彩砖,用来内销和外销,还有自己的农产品购销服务部,方便了农产品的销售。该村街道建不设别具风格,除了道路两旁间隔栽种了不同种类的绿化树,还在两棵树之间栽种了各种花草,各户门前也建成了自家的“花池”用来栽种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各个胡同安排了具体的生态文明负责人,具体负责该胡同的卫生以及治安问题。

通过调查访问,该村的生态文明村的资金除了广大村名的集资外还有好多关注村庄发展的热心民众的捐款,和政府的一部分支持。通过这一村庄建设可以发现,一个人,当他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就会用各种办法回报生他养他的家乡,也可看出一个人奋斗的重要性,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家乡……

虽然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就在一开始,村干部就面临了各方面的压力,一是资金问题的紧迫,二是好多村民的反对,他们的思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没有远见卓识,只能看到当前利益,无法正确的衡量生态文明村的利与弊,得与失。村干部在村民的思想动员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为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排除了一部分障碍。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不管什么地方,哪一个社会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村都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建设生态文明村就是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所以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和收益的主体,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让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支持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工作。

2、建设生态文明村还要树立和增强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文明、生态一起抓,软件、硬件一起上。避免一些地方的“光说不干”的现状,三番几次的将农民朋友对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热情凉到了最低点。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还要充分发挥农村文体中心或活动场所的宣传、教育、娱乐等功能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农民朋友不仅在物质上有一种富有感,还要在精神上有一种充实感,例如: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和文化科技知识讲座等,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传播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倡导文明新风。要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造,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最终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3、要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建设管理机制。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样,建而不管,修而不治,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周而复始的就会影响生态文明村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地位。首先,作为村干部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长久的事情来做,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时刻想着为老百姓谋利益,谋发展,只要能为百姓办实事,就会得到百姓支持。

4、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增强创建后劲。就像上面提到的,要把生态文明村当作一件长远的事情来抓,要根据自己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更加促进整个村庄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譬如上面提到的根据村庄需要建立自己的厂房,既能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还能为村民提供一些相应的就业岗位,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5、形成边建设、边治理的建设模式。农村不比城市,虽然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挺快,可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还是跟不上社会的脚步,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落差和不足,譬如农村的环境问题,包括村道的卫生,生活垃圾的存放,村庄河流的治理,农作物秸秆的存放问题等等,应该尝试建立一套生态链,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6、要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创建规划。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地情况制定相应的种植方案,尽最大的努力提高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村向城镇化过度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中除了要注意以上的问题以外,还要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其一,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的。其二,滕州市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立足滕州实际的战略选择,符合滕州市情,符合滕州的经济发展状况。其三,既然是模式,就应该有多种,而不是一种,要允许各个地方领会中央精神而因地制宜,有所创新。三层含义归结起来,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盖新房子、修水泥路、建沼气池,种花种草,等等,这些确实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措施,因为他们可以使“村容整洁”;同样,在农村搞多种经营也可以适当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篇8

xx市户籍人口数x万人,约2/3的人口工作生活在xx个乡镇和x个行政村。自x年开始,随着生态省和生态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市各乡镇已全面完成生态建设规划,并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x个,省级生态乡镇xx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xx个,分别占总乡镇数的x%、%和%;市级生态村x个,占总行政村数的x%。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和《生态市建设规划》目标要求,乡镇生态建设工作还仅处于起步阶段,离全面建成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市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成为各级各部门当前面临的历史性挑战。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必要条件。根据《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将于x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市,而%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要求是生态县(市、区)建设的前置条件。要真正达成生态市建设目标,基层创建工作是关键,开展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能够丰富生态市建设内涵,提升生态市建设水平,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基础。

(二)是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契机。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基础设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乡镇调整发展思路,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辖区内居民拥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发展空间。

(三)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是指该区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各项生态建设创建工作从公共设施完善程度、污水处理、大气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等多项指标对乡镇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当地政府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从整体上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四)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在认真总结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文明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德伦理基础。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适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整体利益。没有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生态文明。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乡镇的整体生态文明水平。

二、当前乡镇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当前,政府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仍然以gdp增长为依据,导致部分乡镇领导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难以转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才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片面的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可持续发展之路背道而驰。

(二)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基础设施状况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综合水平、生产的发展程度和人们消费的现实程度,还直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宁波市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

规划问题:乡镇发展初期由于缺乏规划指引,导致建设无序开展,给当前发展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如雨污分流、污水管网铺设难度大等。

(三)拓展投资途径,确保投入到位。采取政府产权管理、间接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如各地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经费由各级政府投资,而污水处理厂建设可采用投资模式,在不改变原来用途的前提下,有偿、有期限地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乡镇污水管网建设费用由市政府补贴、污水处理费返还金、建设补偿金和乡镇投资构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形式,从建设到运行全部由企业负责,政府则在保障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相应补贴,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效用和对民间资本的带动作用,以政府杠杆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确保乡镇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到位。

(四)加强环境宣教,实施寓教于乐。要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参与乡镇生态建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必须先从转变意识形态着手。各乡镇要积极引导全民参与,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和竞赛、中小学生宣传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和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宣传。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篇9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xx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在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1、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 20xx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巴蜀门户”之称,亦有东出锦城“川东首驿”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xx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2、洛带古镇为例

2.1、二期整治工程

20xx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游景点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2.2、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七、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xx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xx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xx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过渡期”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即拆即住新房”。

3、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3.1、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3.3、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篇10

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初步走上了经济发展较快、生态环境较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环境逐步优化。环境质量稳中趋好,生态城市显山露水,美丽乡村宜居宜游。

绿色发展逐步凸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收入进一步增长,资源节约进一步显现,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建立政策体系,加强长效监管,加大考核力度,强化领导责任。

二、存在不足

一是创建意识氛围不浓。目前,我市只有全椒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明光创建已通过技术评估,天长、凤阳、定远正在启动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全市生态乡镇约占40%,生态村不到10%,创建尚未形成浓厚氛围。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不快。产业结构高端化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粗放型发展依然存在,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差;发展生态工业的激励政策不多,企业技改升级主动性不强。

三是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机动车尾气排放有效监管不够,扬尘污染仍较严重;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差距更大;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

四是城市人居环境有待改善。老城区绿量不足,新城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排水、排污管网不健全,排涝能力较差。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生态立市

一是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重要战略,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三是制定年度目标,分阶段组织实施。

四是坚持全域创建,要上下联动,市县、园区、县乡、乡村联创,同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五是加大创建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生态文明市创建。

(二)强化资源优化管理

一是以争创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载体,强化水资源管理。二是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三是以建设绿色生态综合城市试点为载体,强化人居环境管理。

(三)强化环境治理

聚力短板,狠抓环境突出问题。

一是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

二是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三是认真落实《x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稳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四)强化绿色发展

一是从源头优化资源配置。划定并严守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严把空间、总量、项目三个“准入关”,严控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环保准入。

二是以整治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低小散重污染企业环境整治转型升级,强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三是用政策引导发展转型。建议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五)强化全民共创

一是建议出台《xx市推行生活方式绿色化行动实施方案》,推行“绿色行政”,倡导“绿色消费”。

二是构建生态文化传播平台,打造生态文化产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观,增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六)强化督察问责

一是加强对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重点、难点指标完成情况的跟踪监督,确保按期完成创建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三是加强对突出环境问题的督查检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责一起。